小编读完全稿,再细看免疫规划工作者所负责的工作类别,着实深感敬佩。他们专业、细心、耐心,有责任,有担当,甘于奉献,而又默默无闻。他们担负着成千上万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承受着万千常规反应所带来的质疑,是什么让他们在岗位热忱坚持,我想起了已故金庸先生的一句武侠论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毋庸置疑,他们绝对称职!
作为一位免疫规划工作者,工作中免不了与家长和孩子打交道,处理一些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只要是关系到孩子的事情,父母都是很上心的,我们不敢有丝毫疏忽怠慢。
但很无奈,就算我们再怎么竭尽全力,由于孩子的个人体质不同,或者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疫苗后还是会有发病的可能性。再加上最近疫苗风波不断,免疫规划的相关工作人员可谓是心惊胆战,每天都祈祷着能安稳的度过。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过直接拍桌子想打人的家长,也有放声痛哭问我们该怎么办的家长。
作为一名免疫规划人员,我们也有自己的无奈,我们也怀着和家长一样迫切的心情想让孩子恢复健康,我们能做得只是让家长对于一些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反复发热,惊厥或其他突发状况还是需要去医院进行处理,因为疾控中心一是没有相关检查设施,不能明确疾病的性质,对于突发状况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二是我们免疫规划人员并没有处方权,我们没有权利跟家长说孩子需要吃什么药,做什么检查。所以如果家长来到免疫规划科,对于一些反复发热,红肿的情况也只能跟他们说需要去医院检查或者去结核病防治所找医生将脓液抽出来。
下面我就说一些工作中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疫苗发热的时间及特点
灭活疫苗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
接种含内毒素的疫苗如百日咳,个别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高峰;24小时左右退热,极少持续至48小时。
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一般出现发热的时间比接种灭活疫苗稍晚,如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可能会出现发热,个别受种者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
疫苗发热的分级
弱反应:腋温37.1-37.5 ℃
中反应:腋温37.6-38.5 ℃
强反应:腋温38.5 ℃以上
处置原则
首先要正确对待发热,发热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接种后发热中,偶合发热非常常见。
区分疫苗发热和偶合发热
疫苗发热:多数温度低,持续时间短,1-3天,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痊愈,极少数会出现高热。
偶合发热:温度可能会较高,持续时间长,必须进行治疗。临床检查可发现阳性症状和体征。
常见AEFI临床表现及处置原则-发热
技术处置
受种者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受种者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要根据儿童不同的热耐受情况具体分析处置。
低热长期不退,也应及时就医。
有热惊厥史的儿童,低热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防患于未然。
(千山万水总是情,点下上面行不行
)
红肿的时间及特点
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有研究提出,在接种后l0h左右出现,24h达到高峰(家长发现多数为红肿后期)。
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红肿分级
弱反应:平均直径≤ 2.5cm
中反应:平均直径2.6-5.0cm
强反应:平均直径>5.1cm
处置原则
首先要正确对待红肿,红肿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
区分红肿性质
无菌性炎症还是感染性炎症。(感染性非常罕见!)
一般而言,感染性炎症红肿热痛严重程度要重于无菌性炎症。病情进展快,持续性进展,很快出现化脓。早期鉴别不易。
技术处置
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
早期冷敷:
方法:用干净毛巾包住冰块或冰水混合物,敷于接种处。
机理及作用:能让局部温度降低,会逐渐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充血,可消炎化痛,阻止硬结发生。
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
晚期热敷:
方法:
1.准备温热水适量,放平热水袋,去塞,灌入热水至 1/2~2/3 满,逐渐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是 否漏水,然后擦干表面,装入布套,放于接种部位。
2.干净热毛巾,每日数次,每次15min
机理及作用:增强局部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
注意事项:
水温不宜超过50 ℃ ,以避免烫伤。
避免热水袋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热敷和冷敷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
土豆片敷:
方法:采用新鲜土豆片洗净后切成厚3~5 mm薄片,覆盖在患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红肿部位面积,1~2 h更换1次。
机理:其含有大量的淀粉,具有高渗的作用,且含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从而可使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消失,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消炎、促进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
硬结的时间和特点
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硬结,一般在急性炎症(红肿)后,吸附剂不易吸收,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形成硬结。
处置原则
热敷,方法同前
硫酸镁溶液外敷
希望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各位家长处理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作为免疫规划工作者,我们会持续做好免疫规划的相关工作,组织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开展接种率监测和调查;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管理,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指导辖区接种单位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并做好检查、考评、督导工作;指导辖区冷链管理工作,做好冷链系统的监测;组织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开展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主动监测;指导和参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调查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