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见真情

2020-04-14

林某男,37岁,为在册在管精神障碍患者 2019年7月10日,林某在家中突然病发,持刀无故砍向正在熟睡的哥哥,致头部受伤,事后送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抢救并报警处理,林某已送往精神病医院强制治疗。

案件根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监护人责任补偿原则,受害者是肇事者的监护人,支持计算的补偿项目仅为医疗费用,受害者损害程度为轻伤,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总额为1413.03元,去掉医保统筹部分,最终经核定补偿金额为447.09元从案件处理的过程中,收集受害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对于受害者和肇事者的亲属关系,调解员了解到案件的补偿金额并受害方进行沟通,沟通后受害者希望得到更高的补偿,并强调自己当时在睡梦中,如果不是刀的锋利程度以及用刀的力度不够,很可能就连这个补偿款自己都拿不了,所以认为案件的严重性远远不是医疗费用补偿就能涵盖的调解员和家属解释了补偿原则的规定以及结合案件的情况解释赔偿和补偿的意义别,经沟通后受害方同意接受补偿方案;但是由于案发地点和医调委工作地点相距较远,后续受害方存在多次补充材料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案件的处理时间相对延长受害方考虑到调解员奔波两地的路程及其成本,曾多次提出放弃索赔,援引受害方的原话说:“两地往返一次就是200多公里,为了我们的案件你们都跑了四五次了,最终的补偿400多块,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调解员当时的回答是:“谢谢的体谅,但是费用问题无你们去担心,补偿的问题也不是单纯金额多少的问题。”

    调解员的心里话:

精病案件的发生往往给受害者伤害更深的是心上的冲击,每一个精病案件的受害方都或多或少的对于案件心有余悸这也让他们对于补偿的期望值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候需要我们调解员以“情、理、法”的方式客观地解释补偿的规定和意义,特别是让他们理解清楚补偿和赔偿的别,再通过补偿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上的负担以及心理上的影响,将对于案件的专业性的知识进行宣贯,从而让受害方感受补偿的意义所在

1、将心比心:

这个案件当中,受害方放弃索赔的理由让调解员感到了一份暖意,因为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因为案件当中的短暂接触,对方能以自身利益放弃的方式去试图减轻另一方的压力和负担,这是对方善意的举措也是调解工作当中相互影响的成果,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担起我们的工作职责,安抚好受害方家属并尽快处理好案件的相关事宜;因为无论补偿多少,我们的工作只是立足于需要和应该补偿给受害方多少,因为“不该补偿的,我们不多补一分;应该补偿的,我们也不少补一分”正是我们在处理精病案件当中,调解员的工作准则和责任。

2、事无大小:

从现实角度出发,可能在处理该案件当中,调解员所承担的“成本”问题会更多一些,但是受害方的这个想法其实本身就不太正确;因为作为第三方,调解员的立场是中立的,调解员在考虑案件的过程中并无案件补偿金额大小的区分,第三方调解员思考案件的立足点是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和化解相应的纠纷,受害方得到的补偿是大额的还是小额的,并不在调解员的考虑范围以内,调解员关注的是如何将案件处理好,让精病涉案的人员都能更好地放下心里的重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讯度网络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