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 胡某宇事件中,这些“求救信号”被我们忽视了!

2023-02-09



少年自缢悲剧背后的真相



image.png


失踪106天后,江西15岁少年胡某宇遗体在学校后山一粮仓处被发现。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为这场悲剧一锤定音:

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image.png

真相水落石出,却仍有一个疑惑困扰在人们心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调解君认为,从他生前留下的记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端倪。

image.png

性格内向并缺乏情感支持——“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在意他人看法——“5点30左右醒。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记忆困难、成绩下降——“因为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睡眠障碍等生理失调——“10月9日周日,来校第四天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但影响不大。”

成绩下滑、睡眠不足、情绪内耗,在「现实打击」「身心失衡」的双重折磨下——

这个正处花季的15岁少年,于2022年10月14日离校出走,自缢身亡。

图片

调解君不禁为此感到痛心和惋惜,更不禁思考:

拿什么挽救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脱离心理问题的旋涡?


拯救行动1:重视求救信号


官方在胡某宇事件的通报中,披露了许多细节,其中,就包含了胡某宇离开前的三次“求救信号”。

他在社交软件上发布:“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他跟父母打电话,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他说自己食欲减退,失眠,难入睡……

这些言行背后,都是他无声的呼救:

我扛不住了,快救救我吧!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万的青少年死于自杀,其中60%的自杀青少年患有抑郁症。但由于抑郁症隐蔽性强,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抑郁了。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出现这5个信号,请一定要重视!


①情绪状态异常

容易烦躁、悲伤、哭泣。


②对一切失去兴趣

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减弱,不爱活动和交际,经常说“无聊”“没意思”。


③频繁失眠

失眠是抑郁的重要信号,孩子如果持续两周睡眠不好,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④有自残、自伤行为或念头

自我伤害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自伤行为,他们内心的痛苦一定远大于肉体。


⑤自我评价变低

反复提及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时常自责,常说“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

image.png

我们不论是作为父母,老师还是同学,如果我们能在求救信号发出的那一刹,看到他、回应他、帮助他,或许,这场悲剧不会发生。


拯救行动2:无条件的爱


对于孩子,一定要有一个人无条件爱他。

不论他听不听话、成绩好坏、高还是矮、黑还是白,都至少有一个人,一直爱他,接纳他。这个角色,往往只有父母才能胜任。

但调解君看到,很多父母都会以成绩衡量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孩子的成绩下降,就会多加指责批评,于是,这就给很多孩子留下了一个错误的认知:

“爸妈爱分数胜过爱我”。

2021年8月份,一位14岁初中女生因为在学业方面不堪父母的高压和责骂,写下三页遗书后跳楼。这封遗书字字泣血,句句揪心: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image.png


我们都知道,天下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只是这份爱,有时太沉默、太晦涩,孩子年轻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理解,便被压力与痛苦所击垮。

因此,请给孩子提供一个“无条件被爱”的空间,哪怕一周只有一天,我们不考虑成绩,不考虑听不听话,用这一天的时间,来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这样,无论一个孩子遇到多么大的挫折,产生了多么大的心理问题,只要他还记得有一个人爱他,在悬崖边,他都会愿意回头。

image.png

拯救行动3:赋予孩子“意义感”


胡某宇离开前的最后一句遗言,他说:“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也是许多青少年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他们的生活充满“无意义感”。

家长们常常想不明白,为什么无忧无虑的年纪,会突然没有了意义。

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分享过一个自杀未遂的高考状元案例。这位同学在求助过程中的一段话,揭开了真相: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许多孩子的生活都是“被动”的,被推着学习,考一个好的成绩,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驱力,更失去了对这个世界主动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因此,调解君建议,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可以投身其中的领域,让孩子做能让他们获得意义感的事。

做手工也好,踢足球也好,只要他自己从中能获得乐趣,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们作为父母就不要插手太多。

image.png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童年爱看《封神演义》《儒林外史》这类“闲书”,他说:“我看‘闲书’的样子总不如我背诵课文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可正是这些被父母所嫌弃的“闲书”,引导他走上文学之路,让他创造出了震惊文坛的艺术成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尝试、寻找自己的爱好、价值,那他所过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好奇和兴奋。


最后,调解君说:


我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扛着生活的重压,难以照顾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调解君倡导:父母们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来更好地认识到孩子的状态,做出有效的行动。

也许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但我们在平常中所表现的接纳与爱,一定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中,有段台词:

“一个人一生中碰到倒霉事的概率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好的家人会给我们力量,帮我们走出绝境,让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回家的底气和重新开始的勇敢。”

image.png

只要我们在这方面做对了,无论经历怎样的黑暗,孩子的心中,始终都会亮着一盏回家的灯。

END

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可观看社会心理线上公益课程↓↓↓

微信图片_20230209095006.jpg

欢迎评论留言,写出您的困惑与建议图片图片图片

我是调解君,

为您分享用得上的心理知识!


图片


声明 | 本文章由广东校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讯度网络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