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知情同意”,这么多风险?签还是不签?
几乎所有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都有签知情同意书的经历。但看着列出各种并发症的知情同意书时,许多患方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要签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到底是什么,这么多风险,能不能签?调解君今天为您解惑!
一、知情同意书在保障患者及家属享有的知情同意权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知情同意书,是为了让医务人员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义务,让患者及家属能够享有自己应有的知情同意权,是医疗行为取得合法化基础的程序。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有些风险不言自明,比如在家中用煤气炉炒菜可能灼伤自己甚至造成火灾;有些风险则是我们不一定知道的,比如治疗时会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并发症,这时就需要告知患方。归根结底,知情告知的目的是为了让患方对治疗的风险有全面的认识。
再怎么小心用火,也难保发生意外;再怎么高明的医生,也无法保证所有病都能治好。
但就算用煤气炉炒菜有风险,煤气炉厂家也不能生产不符合安全规则的产品,就算签了《知情同意书》,医生也不能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流程胡乱开药、开刀,如果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损害的,依然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签署知情同意书时的常见疑问
情况1:
“我不过就做一个微创小手术,医院给我列了两大页可能的并发症,甚至还危及生命,是不是在吓唬我?”
调解君答疑:
患方的担心可以理解,但知情同意书是由临床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中所罗列的风险及并发症,都是以往曾发生过的。哪怕风险发生概率万分之一,而经手术康复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医生也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
这恰恰反映了医生的在乎,因为每一个患者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所以医生不会无视也不能藐视风险。作为患者或家属,更应当客观认识医疗行为及相应的风险,从心理上重视风险而不畏惧风险,同医生一起面对风险,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情况2:
“不签知情同意书就不给做手术,我们是被逼的,没有选择!”
调解君答疑:
实际上,这恰恰是把逻辑关系弄反了。患者生病后,为消除痛苦恢复健康,在了解治疗基本情况后主动选择手术治疗,只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才有权利对患者进行手术。而不是医生为了要给患者做手术,逼着患者签字以“免责”。
同时,治疗疾病可能会有其他的替代医疗方案,如果因为手术风险过高等原因而不接受当前治疗方案,患方可以充分了解治疗措施后,综合考量选择其他替代性方案。
情况3:
“我们不懂医学,不需要告知我们,你们医生帮我们选择最好的方案就行了。”
调解君答疑:
由于人体和疾病是相当复杂的,有时会面对两难的处境,不一定会有所谓的“最好的方案”。知情告知能让患方了解不同方案的利弊,把自主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治病的过程并不仅仅涉及医学因素,还涉及到患者自身的性格、意愿、经济因素等。例如,面对同样情况,激进的患方可能宁愿承担风险也要尝试积极治疗;另一些患方则可能选择保守的手段。
医生能做到的,是尽可能给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医疗建议,最终的选择则是患方综合考虑的结果。
调解君有话说
讲了这么多,调解君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医生和患者双向的权益保障。”
第三方见证:让医患双方的天平平衡
有些人说,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即使医生完成了知情告知,患者也不一定弄得清楚。
针对这一情况,调解君建议:引入医患沟通第三方见证,畅通医患沟通渠道,提高沟通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医患沟通第三方见证是指某种必要的情形下、医患双方依照程序开展诊疗前的谈话,第三方机构主持、监督谈话过程,为患者提供医疗知识和法律服务的一种工作机制,不仅能帮助患方清晰了解手术情况及治疗风险,充分保障患方的知情权,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督促医护人员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第三方见证现场
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广州市和谐医患关系研究中心在广东省内各三级医院开展医患沟通第三方见证,目前已累计开展270场。第三方机构的有效参与,搭建起医患互信的桥梁,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权益。
医院是人类与病魔斗争的主战场,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是并肩战斗的战友,第三方见证志愿者是保护和谐关系的后援军,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多方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病魔!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