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家长需要担心吗?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 其实,人际交往无所谓好与坏,没有成功或失败之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求,跟朋友在一起可以获得更多安全感,在朋友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中,也可以获得自我价值感。此外,不仅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一个人在同学关系、恋爱关系、同事关系、婚姻关系中都可以获得幸福感。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家长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 处于集体环境中 除了个体的人际关系,孩子也会面对群体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孩子比较安静,他们可能略显沉默寡言,不太喜欢主动和别人沟通和交流,但是当他人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时,他们往往也能很好地应对;另一些孩子恰恰相反,他们非常乐于与别人沟通,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会踊跃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积极承担班干部的工作。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于集体环境中。其实,只要孩子能在群体中自洽,能够自我接纳,无论他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没有关系。不必强行要求孩子积极上进、勇于表现自己、争当班干部。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美好的期许,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乐于如此。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以身作则 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养育方式。首先,外表整洁、仪态端庄的孩子,在人群中一定更受欢迎;行动力强、行为规范的孩子,也一定更容易被人接纳。因此,父母应在这些方面为孩子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随着孩子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和社交技能也在发展,这时,家长也要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彼此之间互相沟通的时候,要采用平和的方式;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不要用咆哮和吼叫的方式,尊重和温柔而坚定都能够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接纳和肯定,孩子才会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才能有更多的自信、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才能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才能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认知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孩子才会懂得爱别人,关心别人;家长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社交能力。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