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如果及时做到这些,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 哪一个会先到来
心肺复苏(CPR)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在类似的大型运动赛场,相关医疗保障尤其重要。
如果您身边有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 配合着人工心肺复苏 您将可能在救护车来临之前 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在高温高湿的7、8月份, 运动意外尤其容易发生。 大量运动时, 运动环境和身体状况都需时刻注意。 什么情况容易引发猝死? 1.高温高湿度的天气,是对人体的双重打击。 在高温、高湿这对“双煞”影响之下,人体会血管扩张,出汗导致血液变黏稠,同时会感到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气温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增加17%。 2.猝死的人往往是有疾病或有疾病隐患的人。 如存在高血压,同时存在选择性的营养缺失,比方说过量饮酒、呕吐腹泻,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吸收不足,再加上高强度运动大量出汗等等一系列因素,就可能导致过度疲劳或电解质紊乱,甚至造成猝死的发生。 3. 出汗多≠排毒。 很多人认为运动主要的好处是多出汗,尤其是广东人思想中的排毒观念,导致很多锻炼者过分追求出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大量出汗会导致缺水,缺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身体及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同时也会导致微量元素流失。微量元素包括钾钠钙镁等元素,它们维持着人体重要功能尤其是心电功能平衡。 其中钾通常能够维持基本的心电活动,而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利于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风险。 科学运动,记住这些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以及脉搏不规则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老年人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 可选择中低强度运动,适当增加日常体力活动。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康复训练,运动时间30-60分钟/天。 3.心脏术后患者,从呼吸训练开始 ①腹式呼吸:鼻子吸气腹部鼓起,呼气腹部内收。 ②深呼吸:以鼻子吸气、口呼气,尽量延长呼吸时间。 ③缩唇吐气:吸气后稍屏气,缩唇呼气,吸呼比为1:2。每组10次,每天5组。 ④从慢走、四肢训练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 4.年轻人室外运动,谨防中暑和脱水 当高温超过35℃时,如果是高强度运动建议在室内进行。如足球,篮球等户外运动,在天气闷热无风情况下应降低运动强度,或在下午日落后进行,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科学运动需循序渐进,以安全为第一! 无论何种运动,都要从低强度开始, 逐渐增加运动量。 量力而行,切勿冒险。 文章整合自:羊城晚报、科普中国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